以初心寻找初心(作品品鉴)

作家余艳新近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初心》,延续她以《板仓绝唱》《杨开慧》为代表的红色题材写作两大特点:一是立足湖南本土,二是专注女

作家余艳新近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初心》,延续她以《板仓绝唱》《杨开慧》为代表的红色题材写作两大特点:一是立足湖南本土,二是专注女性群体和女性视角。《守望初心》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背景,以红军时期桑植红色女性为主角,可以说是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弘扬主流价值的好题材。

以往关于红军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创作,对红二方面军表现相对薄弱,《守望初心》有意填补这方面空白。它既表现红二方面军著名女红军形象如贺英姑和贺满姑(贺龙姐妹)、蹇先任(贺龙夫人)、陈琮英(任弼时夫人)、蹇先佛(萧克夫人)、李贞(甘泗淇夫人),更是将大量笔墨投注到桑植红军军嫂——革命洪流中最基层的普通女性身上。读了《守望初心》才知道,红二方面军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时有一支数百人的女兵队,甚至还有红军长征之后留下来的不穿军装的队伍——“抱团取暖,拼死抗争的三千寡妇”,你能说这支守望的红嫂队伍不是在进行同样艰难的长征吗?

作品以殷成福一家八口走上革命道路、一路遭遇牺牲、几十年期盼等待寻找为经,以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生动记载革命战争及人民生活的桑植民歌为纬,串联起桑植老区红色女性群像。她们中有的随军出征身遭匪兵劫持,有的与队伍走失一个人从四川走到陕西,还有大批未能随军长征的红嫂,她们时刻面临敌人严酷追剿,肩负守护革命后代的重任,其间九死一生,壮怀激烈。“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而湘鄂西苏区那段红色历史,一头连着执着的红军,一头连着不屈的红嫂”,余艳将这些惨烈悲壮、惊心动魄的故事打捞并且镌刻出来。

一直以来,报告文学创作领域存在着“报告”大于“文学”的现象,如何加强和突出文学性,余艳做出了探索。她靠细节取胜,以心理描写见长。几步一个故事,几步一个场景,几步一个行动,在这些细节可感的故事、场景、行动中,人物情绪与心理被作者体贴入微地捕捉到,然后又针脚细密地还原出来。《守望初心》里的悲痛不是呼天抢地,而是曲折揪心,里面的壮怀也不是口号震天,而是闷雷滚动。读者被故事吸引,跟着人物一起行动,在不知不觉间心颤眼热,荡气回肠。这种创作特点让人想起《史记》纪传传统和中国民间文艺讲古传统,即以合理虚构来塑造人物和讲述历史故事,表达合乎人们情感倾向的历史人物的本质真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守望初心》不是简单地记录一段特殊历史,而是写出了相当深刻的人性光芒。

湘西女人的血性与韧性从中呼之欲出,她们命辣人更辣,在血与火、爱与恨、聚与散、生与死的磨难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精气神,顽强应对、不屈不挠。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守望初心》写出了这些红色女性的初心以及为何可以保持初心、守望初心,她们知道自己与这支队伍与这场革命同气相求、骨肉相连、血水交融,她们知道这支队伍是为了我、我的家、我的土地、我生活的希望与梦想而流血拼命的,我也要用我的一切支持它、坚守它,哪怕流血拼命。作品真实、真切地写透了这一点,“人民”的形象在她饱含深情的笔下丰满丰富起来,一个个一群群普通老百姓与红军、与中国革命的血肉关联,深刻揭示20世纪中国革命的原动力——革命之所以发生又之所以取得胜利,其根基与动力就在人民、在人心。

这部作品写作本身就是一场用初心寻找初心的征程。作者怀揣感动与热望,北上南下采访与搜集整理,出入历史与现实之间,使过去与当下交错浮现,有一种参差之美。但这一上下求索、反复叩问的过程落实到文本上还可以再精炼些。有时候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其中关键在于,细节本身也分层次,否则反遭细节溢出之害。目前来看,作者对材料取舍还是不够到位,短段落频繁出现暴露出素材处理过散过碎的问题,扎紧一些,收束一些,叙事会更张弛有度,情感上也能避免重复书写。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0日 24 版)

新闻频道

社会频道

财经频道